一卡在手 赣事无忧——社会保障卡“一卡通”服务的江西实践
近年来,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会同社会各方齐心协力,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,紧跟时代步伐,响应群众需要,持续推动社保卡政策标准健全完善、专业技术迭代更新、服务应用走深走实,全力打造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品牌,最大程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。
一张小小的社保卡,不仅能看病买药、领取待遇,还能乘公交、逛公园。社保卡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,成为群众方便快捷享受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,社保卡“一卡通”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保障民生中的作用愈加明显。
“以前补办一张社保卡要32元,现在只要10元,省下来的钱能给孩子买些文具了。”南昌市民张女士的感慨,道出了江西省社保卡服务优化给群众带来的真切实惠。近年来,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始终聚焦群众关心的“关键小事”,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,让社保卡真正成为全民共用的“惠民卡”。
费用减负,让惠民服务更贴心。自今年7月1日起,江西省将社保卡补(换)卡工本费从每张32元降至10元,对低保人员、残疾人员免收相关费用,同时首次申领及换发第三代社保卡免费,预计每年可为全省群众节省费用数百万元。不仅如此,还与邮政协商推出阶梯式邮寄定价,费用从原来的21元调整为10元、14元、16元,切实减轻群众办事成本。“以前社保卡丢了,补办成本高,总是小心翼翼,现在费用降了,心理负担小多了。”张女士的话道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。
服务提速,换卡体验再升级。针对传统换卡业务的痛点,江西大力推动“保号换卡”和“跨行换卡”服务。赣州罗女士的二代社保卡磨损后,在银行仅用10分钟就换了新卡,原金融账户签约关系自动延续,实现“无缝衔接”。目前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、邮储银行、农商银行等7家银行已开通“保号换卡”服务,让群众无需担心卡号变更导致工资发放、社保待遇领取等业务中断,彻底告别了换卡后重复绑定关联业务的麻烦。在跨行换卡方面,“先换卡、后注销”的创新服务模式实施以来,累计为56.6万群众更换发卡银行,获得了群众充分认可。
渠道拓展,办卡服务更高效。江西不断完善社保卡发行便民服务机制,整合线下服务网点、自助终端与线上平台、手机移动端资源,实现实体卡与电子卡同步发放,“线上申领、邮寄到家”成为常态。深入开展社银合作,社保卡合作银行增至18家,银行即时制卡网点增至3610个,针对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提供上门办卡服务,让服务更有温度。
从费用降低到服务升级,从功能拓展到场景延伸,江西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用一张张小小的卡片,承载起大大的民生温度,让“惠民卡”的便利与实惠覆盖到每一名群众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为4877.6万居民(含流动人口)制发社保卡,其中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217.1万人;为3966.2万居民签发电子社保卡,签发率81.3%。
刚刚过去的暑假,不少江西市民带孩子出行时惊喜地发现,手中的社保卡早已不只是就医购药、领取补贴的凭证,在旅游观光、交通出行等场景中也能“一卡通用”——不仅轻松实现省内游,更能畅行全国。事实上,在完成社保卡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所涵盖的社保服务、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、就医购药、交通出行、文化体验等基础应用外,江西省自今年以来持续深化拓展社保卡的应用边界,目前已在工资发放、工会福利、商业消费及体育活动等多个领域实现创新应用,让这张卡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近日,在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洲街道金圣社区幸福食堂,李爷爷用社保卡支付餐费。“以前都是从社保卡先取出养老金,然后再来支付餐费,现在有了社保卡‘一卡通’就餐服务,直接刷社保卡就可以付费。”李爷爷说。这一就餐应用依托社保卡实名认证和金融支付功能,贯通了充值、用餐等全流程服务,实现了刷卡扫码的就餐支付方式。在不少人印象中,到医院就诊、去药店买药,是社保卡最常见的用途。像“补贴待遇发社保卡,消费支付用社保卡”之类的变革,正让江西社保卡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。
智慧校园,一卡通用新体验。走进上栗县长平中学,学生刷社保卡进入校园。这张小小的卡片,早已超越了传统社保卡的范畴,摇身一变成为校园生活的“”。
“以前,出门要带饭卡、学生证、借书证,特别麻烦。现在有了社保卡,一张卡全搞定。”长平中学王同学兴奋地分享道。借助智慧校园“一卡通” 系统,长平中学实现了校园门禁、校园公话、教务阅卷、图书借阅、食堂就餐等场景的全覆盖。在自助借书柜前,学生只需轻轻一刷社保卡,便能顺利借阅书籍;食堂里,社保卡成了便捷的支付工具;校外人员来访,刷社保卡或扫描电子社保卡即可登记秒批;电子班牌更是集考勤、家校互动、留言通知等功能于一身,真正做到了校园“一卡通”。
人社领域“全业务用卡”全面实现。群众持卡或者扫码即可快捷享受身份凭证用卡、缴费凭卡、工伤结算持卡、补贴待遇进卡等服务,比如青年人办理参保登记、享受就业服务,中年人参加职业培训、办理社保关系转移、办理个人养老金业务,老年人进行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、查询社保权益等。“全业务用卡”在推动实现社会保险全民覆盖、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、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截至目前,通过社保卡累计发放6388亿元养老金、97.35亿元就业创业贷款资金、116.4万张职业培训券。
积极推进跨部门“一卡通”。在政务服务领域,1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累计为8038.4万人次提供电子社保卡免注册扫码登录功能;在交通出行领域,全省11个设区市实现第三代社保卡“全市通刷、全国通行”,在全省50多个县(市、区)刷卡乘坐公交,南昌市已实现刷社保卡乘坐地铁,鹰潭市、上饶市开通电子社保卡乘坐公交;在旅游观光领域,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、萍乡武功山景区等17个4A级以上景区已实现社保卡集成购票入园、闸机验票等应用功能,全省各收费A级景区已基本落实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社保卡享受免票入园优惠政策;在文化体验领域,包括江西省图书馆在内的61个图书馆实现持卡扫码借阅图书;包括江西省博物馆在内的58个博物馆、科技馆、文化剧院实现持社保卡亮证或扫码入馆;在教育服务领域,全省全学段近2万所学校通过社保卡发放学生奖助学金,累计发放金额超35亿元;鹰潭市高级技工学校、上犹中专等9所院校实现校园“一卡通”;在智慧安居领域,实现江西籍旅客入住省内旅馆凭电子社保卡办理入住登记,全省累计提供凭电子社保卡办理酒店入住登记服务超19万人次。
从9月8日开始,育儿补贴申领正式全面开放,社保卡成为育儿补贴的主要发放渠道。此外,全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发放,累计发放金额超1000亿元。这类补贴资金规模大、受益群众广,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,为保障补贴发放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江西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民生保障,依托省级政务云平台搭建起惠民惠农“一卡通”发放平台,推动补贴资金精准高效直达群众。该平台整合各部门发放数据,从资金流到信息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让“一卡通”的便民优势愈发凸显,既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能,也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。
在资金发放领域,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南昌市、新余市、鹰潭市、赣州市、九江市、景德镇市6个设区市推进通过社保卡银行账户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;南昌市、萍乡市、新余市、赣州市、吉安市等8个设区市推进公积金提取进卡应用。在金融支付领域,南昌市成立了“社银协作助力消费联盟”,推出活动273项,相关优惠金额达5.97亿元。
今年1月15日,江西省首批集成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社保卡在南昌正式发行。当日,南昌大学的外籍专家和教师来到中国工商银行南昌红谷滩支行,在制卡窗口顺利领取到这一批新社保卡,成为此项便民举措的首批受益者。过去,外国人在华办理工作许可证与社保卡时,常面临申办步骤烦琐、身份认证复杂、提交材料繁多、办理周期较长等问题。不少外籍人士因流程不便放弃办理社保卡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华工作生活的便利性,给日常就医、生活缴费等带来诸多不便。此次推出的新社保卡,将持卡人个人信息、社会保障号码、工作许可号码、银行卡号等十几个关键要素优化集成,实现了“一卡集成信息、一卡承载多元服务”。新社保卡不仅整合了原本分散在不同证件中的信息,减少了外国人携带多张卡片的麻烦,大幅提升了信息集成度和服务多元性,还融入了金融支付功能,支持公交、地铁等公共交通支付,并可在指定医疗机构直接进行医保结算,从日常出行到就医结算,全方位为在赣外籍人士提供便利,让他们在华工作生活更顺畅。
数据资源的持续丰富,为“一卡通”功能拓展筑牢了根基。目前,江西已全面归集整合持卡人的基础信息与核心业务状态信息,并实现与应用系统的实时同步。通过完善数据应用监控、大数据分析、应用接入及终端管理等环节,数据质量得到全方位提升,为“一卡通”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。“一卡通”数据已实现与公安人口基本信息等10余项数据的互联互通。在此基础上,“一卡通”不断打破场景壁垒,成功融合读者借阅证功能,让群众凭卡即可享受图书借阅、查询服务;融合公交卡功能,实现刷卡、扫码乘坐公共交通;融合ETC卡功能,满足高速公路缴费需求;融入校园管理与食堂就餐场景,实现学生管理服务“一卡通”和就餐刷卡扫码,“多卡合一、一卡通用”的利民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。在江西,社保卡“一卡通”正凭借不断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日益规范的应用服务,成为打通利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重要载体,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便捷。
民生连民心,枝叶总关情。下一步,江西省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以小卡片服务大民生,打通社保卡待遇发放和移动支付应用,完善“一卡通”服务生态圈,持续深化社保卡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应用,让社保卡真正成为“记录一生、保障一生、服务一生”的贴心助手,实现“一卡在手、赣事无忧”的美好愿景。(赣仁轩 文/图)